2012年9月12日,一場風雨中,西湖集賢亭轟然倒掉。官方通報,當時瞬間風力達8級以上,比臺風“海葵”來襲時還大,且集賢亭位于西湖水面,風力較岸邊尤甚,亭子頂不住這樣的狂風,東向承力柱先斷裂,繼而“拉”著亭子倒進西湖。
昨天,從杭州市“區縣市委書記座談會”上傳出消息,集賢亭原址復建將于今年上半年竣工,並對外開放。
據透露,新的集賢亭與舊亭幾乎一模一樣。目前3個重建方案,因為材質不同,正在論證當中。若使用鋼筋鋼構屋,需圍湖築地。
是鋼筋混凝土結構、鋼構結構還是木結構,3種重建方案正在論證中
2002年建成的原集賢亭位于湖濱一公園。昨天,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(市園文局)向杭州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匯報中,寫到它的內容是23個字:“湖濱一公園集賢亭恢復項目:上半年復建竣工,對外開放。”
目前,重建設計方案正在專家論證過程當中。
原集賢亭為雙重檐、歇山頂、六根木柱支撐,造型特別漂亮。重建後,不論建築方式和材料如何,面貌將與倒塌前基本一致——古色古香,飛檐翹角。
3種重建方案的不同之處在于分別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、鋼構建築和木結構。這其中,若採用木結構建築,將在6根木柱子間加築一圈木質坐凳,互相之間形成拉力,這樣能使亭子更堅固、更抗風抗震。
“若是木結構,就好像小朋友搭積木,很快就能建成。”杭州相關單位負責人小王告訴記者。
如果是鋼構建築,用杭州話講,看起來會特別“剔”一點,就好像姑娘的肌膚,不論柱子還是大梁,油漆過後,會非常細膩。
而若用鋼筋混凝土結構,柱子的直徑將略粗一點——原先集賢亭的木柱直徑為24厘米,根據抗震等工藝要求,鋼筋混凝土柱子的直徑將增加為30厘米。
省古建院傾向于木質結構
3種不同方案,各有專家支持。
省古建院專家和一些歷史專家有古建情結,他們大多認為,西湖就需要這樣古色古香的建築,木材料是最好的闡述方式。“按照國家標準,只要木料和防腐達到要求,設計經過精密計算,這個方案是完全可行的。”
“通過傳統的榫卯結構,梁、柱、牛腿、屋頂都相互牽拉承托,形成一種剛度,集賢亭的設計經過精確計算,可以達到完全符合標準,木柱可以採用比較堅硬的材料。”
專家們認為,相比10年前的木質原材料,目前木材的幹燥、防腐、防蟲工藝已經有了很大提升,“只要在建設過程當中,選擇的木料足夠好,並且做好烘幹和防蟲的工作,堅固度沒有問題。”
不過,包括浙江大學教授在內的另一部分專家認為:“使用木質材料,責任太重。集賢亭位于這樣空曠的湖面,特別的大風可能再次蒞臨西湖,萬一再次出現倒塌情況,決策者、專家組、設計者、建設者,能扛得住市民遊客的質疑嗎?”
鋼筋鋼構,需要圍堰築地
除外觀和材質的考慮,3種不同材料的選擇,對工程進度也有影響,關係到新集賢亭何時能跟市民遊客見面。
如果使用木質材料,只需要在木柱子、石頭柱礎和地面三者之間,用鋼片穿透、固定即可,柱子和柱礎並非嵌入式結構,有點像搭積木。這也是集賢亭10年前的建築方式。這種建築方式,耗時不多,可以很快完工。
若使用鋼筋混凝土或者鋼構材料,根據設計要求,柱子將入地30厘米左右。
而目前集賢亭的地面幾乎跟西湖水面齊平,若要入地30厘米建築,就必須撬開地面,西湖水勢必倒灌。
“這樣的話,首先,我們需要圍堰抽水,然後鑿開地面。”小王說,另外,混凝土需要28天的幹燥、保養期。這樣一來,工期勢必延長。
此外,對鋼構材料而言,雖然用上倣木油漆,從外表看來也是木柱子的感覺,不過,這樣油漆容易剝落,將對養護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兩次專家會後,關于復建後的集賢亭到底採用什麼結構,目前,還未能有定論。
資料來源:錢江晚報